國際綜合訊息
作家王丕震之子 為父尋恩人
2010-05-10
 麗江納西族文化名人王丕震,生前以18年光陰寫下142部長篇歷史小說共2650萬字,被譽為中國大陸文壇奇才;促成這項創舉的是台灣一家已停業的出版社。王丕震之子王憲開日前抵達台北,希望能找到當初為父親作品發行的出版社大恩人。

 繼麗江古城、納西東巴古籍、世界自然遺產「三江並流」等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,納西人王丕震生前所寫下的歷史小說巨著也於去年被麗江政府出版《王丕震全集》,由於仍有19部書稿下落不明,全集總共有80卷123部小說問世,成為納西人的文化軟實力工程。

 王丕震之子現在台灣

 王丕震之子王憲開目前人在台灣,他受訪時說,此行除了參訪寶島山光水色之外,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找到昔日「秋海棠出版社」負責人孫仁傑,在九○年代兩岸開放交流沒多久之際,能為大陸偏遠地區的納西人出版圖書。

 王憲開憶及父親的寫作之路說,其實父親的前半生相當辛苦,因為他年輕時曾跟隨家鄉抗日名將李汝炯去了陝西,考入陝西寶雞陸軍軍官學校18期炮兵科,1949年上司要他到台灣,他拒絕了。1958年到1982年,王丕震被劃為右派而送進勞改隊,一待就是24年。

 1985年,王丕震62歲;自小飽讀中國古書與熱愛中華文化的他開始嘗試創作歷史人物,第一部創作是28萬字的《則天女皇》,王憲開說,父親是懷著激動的心情創作的,他要為則天女皇抱不平,他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把武則天塑造成女中豪傑的形象,突出刻畫她大智大勇的帝皇才幹。

 寫了4部小說後,分別在大陸不同地區出版,王丕震愈寫愈起勁,但大陸出版社難以出這麼多書,未能出版,他仍筆耕不輟。王憲開記得,父親早晨6點半起床,吃過早餐就到小小的書房;中間只有中餐與晚餐出來吃,一直寫到晚上9點才出書房。書房可說斗室一間,卻放滿了父親多年的藏書。「他是一筆一刻地將142部長篇歷史小說共2650萬字寫出來,他的小說一部緊跟著一部,像多產的母雞下蛋一樣,變成一籃,變成一筐!」

 在台共出版71部作品

 與台灣的連結,也是一個因緣。兩岸開放探親後,不少老兵回到大陸尋親,當時,在香港專門為兩岸找尋親人的深圳邀月文化總經理田圻暢,有一天接到一位在台灣的雲南老兵張達孝提及,雲南有這麼一位小作家王丕震,寫了一堆歷史小說,但大陸出了幾部後就投寄無門,沒人知道麗江還有這位作家,因而請田圻暢代為尋找港台出版社出版。

 被張達孝的熱誠所感,隨同麗江參訪團來台的田圻暢表示,他在台灣找到了出版界人士孫仁傑,他看了書稿後願意為王丕震出版,甚至專為其作品開發新書系,且成立另一家出版社「秋海棠」,前後兩年之間在台灣共出版71部作品。後來,部分作品還成為中廣公司廣播劇的故事內容。就因為在台灣出版的驅策力,才讓王丕震努力不懈地繼續埋首苦寫,直至81歲過世。

 在交通與通訊不方便的年代,田圻暢均透過張達孝回到雲南取來大箱大箱的書稿,在相關人士熱心協助下,才將多數王丕震的作品出版。在王丕震過世後,始終無緣謀面的田圻暢才得以造訪麗江的王家,他說:「在那簡易樸質的兩層小屋裡,近2600萬字的中國歷史小說,連接著960萬平方公里的祖國大地,王丕震先生的思緒連繫著上下5千年的中國歷史小說景觀,他創作的歷史小說帶我們歷史的光亮,令我感動!」

網頁設計:DGFACT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