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綜合訊息
出版動態 周末見報-大陸電子書市 硬體商一頭熱
2010-05-24
 隨數位閱讀趨勢有增無減,大陸今年的電子書市場炒到新高點。包括漢王科技股票上市行情飆漲,十多家電子大廠宣稱要進軍電子閱讀器市場,連中國最大的電信商中國移動也宣告推出特製的電子書閱讀器。

 但相較於硬體開發商一窩蜂熱潮,擁有數位內容的出版商卻顯得極為低調。大陸數位出版專家黃華估計,電子書市場真正成熟大概還需要10年的發展時間。

 利潤少 出版商不積極

 就好像多年前網路商機被過度炒作而泡沫化,中國的電子書市場,包括政府和業者也在提防類似的泡沫化危機,尤其是硬體廠商大舉投入,但數位出版界並未跟進,導致這個行業出現了詭異的混沌發展狀態。因為根據外國如亞馬遜網路書店的成功案例,電子閱讀器市場想要長久發展,必須像亞馬遜的 Kindle一樣,走上硬體器材和數位內容緊密結合的道路。

 但中國目前的狀況是硬體廠商一頭熱,但數位出版商卻興趣缺缺,因為截至目前為止,數位出版商並沒有真正找到獲利的營業模式。包括盜版問題;硬體廠商給付數位出版品的版稅太少,加上出版商擁有的數位圖書版權數量不多,都導致他們對電子書閱讀器裹足不前。

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常務副總幹事張洪波指出,中國現有580多家出版社,但他們所擁有的出版品版權,大約只有兩成屬於數位版權,其餘8成都是紙本印刷版權,尚待和作者協商。此外,就電子書銷售分帳而論,普遍來說,閱讀器廠商分得4成,數位出版商拿6成,但數位出版商必須給作者版稅,加上編版等開銷,利潤其實不高。

 分帳擺不平 惡性循環

 在這種情況下,日前中國移動宣告進軍電子書市場,但對待數位出版品的方式卻更為嚴苛,每銷售一本電子書,中國移動拿6成,出版商只分得4 成,讓後者氣憤不已,質疑中國移動的誠意。

 由於無利可圖,出版商寧可選擇原有的紙本出版獲利模式,也不願遷就硬體商。結果變成一種惡性循環:只要是暢銷書,幾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在電子書市場上。而讀者買不到暢銷書的數位版本,也會削弱他們購買閱讀器的慾望。數位出版商大都提供過時的書籍給硬體商在網路書城銷售,但很少人願意付費下載,某家國營出版社便發現,他們提供100本圖書在電子書城販賣,一年下來進帳不到3萬元。

 盜版嚴重 搶食大餅

 而且中國大陸還有一種奇特的跟風現象:只要有某一本書特別暢銷,坊間會迅速出現許多跟風的作品,書名大同小異,內容則抄襲拼湊。出版商往往把這類書列在版權清單上,但硬體商心知肚明這些跟風作品乏人問津,拒絕照單全收,雙方互有歧見,讓市場更為混亂。

 此外,中國出版市場,儘管官方宣稱規模龐大,但當中大有玄機。大陸民營業者透露,中國每年出版的新書,大概有30萬本,但其中有75%屬於教材或課本,此外有15%屬於專業領域書籍,把這些扣除之後,進入零售市場而真正訴求大眾的出版品只有10%。這10%的新書是廠商利潤所在,但只要一暢銷,馬上出現盜版,或是出現跟風作品搶食大餅,讓出版商苦不堪言。

 版權保護機制不足

 此外,電子書的版權保護機制不夠,也令出版商卻步。網路上有一大堆盜版電子書可供下載,讓山寨版閱讀器廠商不虞內容匱乏,也威脅到正派廠商的生機。有鑑於此,大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日前舉行「書.報.刊數位化發展高峰論壇」,準備對電子書閱讀器的生產廠商設立門檻:只要無法明確交代閱讀器內建的電子書擁有合法版權,或是網站平台可供下載的電子書版權有問題,這些器材將被禁止上市銷售。

 版權認證中心成立

 此外,為了進一步保障出版商和作者權益,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漢王科技聯手,日前宣告成立數位版權認證中心,為數位出版企業提供數位版權認證服務,包括會員的數位版權作品的授權許可;非會員的版權代理、版權認證、糾紛調解等。著協常務副總幹事張洪波表示,數位版權認證中心將為電子書廠商、手機運營商、數位圖書館提供文字版權授權,為其版權良性運行提供保障與把關,並解決企業版權糾紛問題。

 軟硬體合作才能共榮

 業者指出,若干跡象顯示,電子書確實有極大潛力,例如暢銷書《蝸居》3月10日在漢王科技的電子書網站「漢王書城」開始銷售,兩個月來累積下載量達11365次;另一本暢銷書《媳婦的美好時代》一天可賣300多本。但只有等上述保護機制落實之後,大陸電子書市場才會真正起飛,硬體廠商和出版商共贏共榮的黃金時期才會真正降臨。

網頁設計:DGFACT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