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綜合訊息
中文版 將問世 馬奎斯一生 文學始於羞怯
2010-05-19
 身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、廿世紀最受歡迎的重量級作家之一,馬奎斯被稱為是拉美文壇「活生生的紀念碑」,要勾勒這位大師一生的樣貌,絕非易事。英國學者傑拉德.馬汀(Gerald Martin)花了十七年,進行超過三百場訪問,終於在二○○八年出版厚達六百頁的《馬奎斯的一生》,中文版六月台灣發行。

 馬奎斯說:「我因羞怯而成為作家,我真正的職業是魔術師,但我變魔術的時候會很緊張,只好避難於文學的孤獨之中。無論如何,兩者都源自我從小唯一有興趣的事:我的朋友應該愛我更多。」

 《百年孤寂》交稿 靠典當湊郵費

 《馬奎斯的一生》是唯一以英文寫成的馬奎斯傳記。在這之前,一九九七年哥倫比亞作家薩迪瓦曾以西語寫《種子之旅》。馬奎斯則曾在二○○二年出版回憶錄《細說從頭》。

 馬汀描述,馬奎斯對於自己的人生故事常有好幾個版本,「他喜歡編故事,愛開玩笑。」

 關於馬奎斯的傳奇,都始於他那部震撼人心的《百年孤寂》。回到將近半世紀前的馬奎斯的寫作現場,生活卻相當潦倒。

 一九六六年當馬奎斯和妻子梅瑟德斯(Mercedes Barcha)抱著剛完成的《百年孤寂》文稿到郵局,準備寄往阿根廷出版社,身上的錢只夠付一半的郵費。他們只好先寄出一半的稿子,回家把暖氣、吹風機、果汁機全拿去典當,再回到郵局,把第二批稿子寄出去。

 支持卡斯楚立場 與文友們決裂

 接下來,《百年孤寂》把馬奎斯帶向了全世界。馬奎斯說:「我從這一切得到的結論是,當你有一個題目糾纏著你,在腦海裡揮之不去,爆炸的那一天,你必須冒著謀殺妻子的風險,在打字機前坐下來。」

 馬汀談到,《百年孤寂》集合所有文學作品大成,以魔幻手法處理哥倫比亞的普羅生活文化。他也成了繼柯達薩、富恩德斯、尤薩後,拉美「爆炸」文學的第四位成員。

 政治上的歧見,讓這個團體在七○年代分道揚鑣。當時古巴政權對知識分子打壓,馬奎斯雖多次呼籲卡斯楚釋放政治犯,卻始終站在支持卡斯楚的立場,造成了他與其他自由派知識分子的嫌隙,尤薩多次稱他為「卡斯楚的走狗」。

 打破諾貝爾獎魔咒 再攀創作高峰

 文學與政治,緊緊交纏著馬奎斯的生命。一九七五年,馬奎斯為了抗議智利政變進行文學罷工,停止寫作,全心投入政治。在一九八二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獎致詞上,他攻擊歐洲人「無能或不願瞭解拉丁美洲歷史問題」。

 「我從來不談論文學,因為我不知道那是什麼。我相信如果沒有文學,世界還會一樣運轉。但我深信世界如果沒有警察則會完全不同。」

 馬奎斯是少數能夠打破諾貝爾「詛咒」的人,在獲獎後繼續寫出《愛在瘟疫蔓延時》、《迷宮中的將軍》,聲望再上高峰。

 在二○○七年《百年孤寂》出版四十週年的活動,老作家追憶過去的貧窮生活:「我和妻子都希望有一天會中獎,出版一本暢銷書。這是真正的童話故事。這一切發生在我身上,我真的還在意外之中。」

網頁設計:DGFACTOR